2023年9月底,非洲疾控中心(非洲CDC)、克林顿健康发展组织(CHAI)和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PATH)共同完成了《非洲疫苗本土化生产现状及未来预期》报告,该报告就非洲疫苗本土化疫苗产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作为这一报告的有益补充, CHAI团队就非洲建立可持续疫苗制造业所需的市场塑造战略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于近期发布了题为《建立非洲可持续疫苗制造业》的白皮书。
该白皮书所传递的重要信息包括:
- 新冠疫苗分配的不均引起了全球社区对非洲疫苗本土化生产能力不足这一问题的重点关注。继而,支持非洲疫苗本土化生产的政治意愿和投资不断高涨,非洲疫苗本土化生产行业的未来发展势不可挡。
- 参与非洲疫苗可持续制造业发展的各利益攸关方有三大诉求,即:加大对未来疫情防控和应对能力的建设,推动疫苗市场健康发展,确保企业商业利益。对此,该白皮书就如何兼顾各方利益诉求并能实现三大核心目标提出了独到的市场视角。
- 分析指出,非洲大陆上应地域均衡地布局3~5家疫苗生产商,这一整体装备能力就可实现上述三大核心目标。具体而言,这一规模的产能储备不仅可以满足8种特定疫苗每年共约1.7亿剂的全程生产所需,而且还能满足将近每年共约4.6亿剂其他各类疫苗的灌装所需。
同时,现有的本土化疫苗生产市场布局凸显出四大主要风险,如下:
- 由于诸多结构性成本劣势,疫苗生产的起始成本可能很高,从而会影响疫苗产品的市场销售。
- 现有的非洲疫苗本土化生产产能储备已经超出了灌装需求目标和年度非洲疫苗需求目标,已建灌装线大多因技术转让未果而处于闲置状态,然而,现有的原液产能储备严重不足。
- 各国政府对采购本土化生产疫苗所采取的措施有限,使得未来的疫苗生产和供应面临生产成本高的劣势。
- 支持疫苗非洲市场销售的各种配套体系尚未到位,其中,非洲各国的监管体系能力各异,与国际标准对标亟待改进。
为了支持可持续疫苗本土化生产的能力建设,白皮书提出风险规避相应的五大干预措施:
- 各利益攸关方应对本土化疫苗生产建立比较现实的目标并就此达成一致,这样才能保持更好的沟通与协作,取得更大的成功;
- 为疫苗生产商提供适当的金融扶持手段,激励厂家提升成本竞争力;
- 推动技术转移合作,扩大原液产能,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灌装产能;
- 针对非洲产疫苗出台相应的采购政策;
- 完善配套体系以提升非洲疫苗的全球竞争力。
有关具体细节,请点击阅读原文参阅英文报告原文。